头条号签约作者
新浪微博:@王旭峰营养师
赛福凯瑞医学研究院院长
《旭峰食验室》栏目主持人
《只有营养师知道》系列图书主编
中国烹饪协会公众膳食健康指导专家
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

当妈之前,不少女性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香香小仙女,可能一点点难闻的气味就会把她们劝退。
而当妈之后,宝宝的屎尿屁就是妈妈们的日常,屁屁比往常臭了?便便颜色发绿?状态太稀?这些一直是让很多妈妈揪心的问题。
不过大多数情况下,只要宝宝吃得好,睡得好,精神好,我们就不用过于在意宝宝的便便问题。

但如果宝宝连着几天不排便,一排出来就是像羊粪蛋一样的小硬球,甚至还伴有肛裂出血,那这就属于便秘了,宝宝痛苦,妈妈更是揪心。
其实很多妈妈不知道,自己在日常饮食当中,对宝宝倾灌了过多的爱,给娃吃得“太好”也是导致便秘的元凶。
给宝宝的配方奶粉冲调过稠

有些妈妈在给宝宝冲泡配方奶粉的时候,总担心按说明书冲出来的奶液浓度不够,营养供不上,所以总喜欢多放几勺奶粉,擅自提高配方奶的浓度。
如果配方奶的浓度过高,宝宝摄入的营养素过多,再加上水分补充不及时,就会导致宝宝便秘。
辅食当中肉类食物偏多

宝宝6个月之后就要开始添加辅食了,这时很多家长觉得跟谷类和蔬菜类食物相比,肉类食物的优质蛋白质含量更高,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更有利,所以就会尽可能多的给宝宝添加肉类食物。
但实际上,如果摄入的富含蛋白质的肉类食物过多,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类食物过少,宝宝的肠道蠕动就会变慢,便便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便秘的发生。
额外添加蛋白质类的营养品

无论是母乳喂养的宝宝,还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,一般都是不会缺乏蛋白质的。
但总有一些家长,会选择在喂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基础上,额外给宝宝添加一些蛋白粉或牛初乳之类的营养品,想要让宝宝得到更多的营养,却不知道,蛋白质摄入过多不仅宝宝吸收不了,还会额外增加身体的负担。
同时,蛋白质摄入多而碳水化合物摄入少,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的发酵作用少,使得大便呈碱性,从而导致便秘。
过量补充钙制剂

跟蛋白质一样,宝宝正常母乳或配方奶喂养,合理添加辅食,一般是不会缺钙的。
如果额外补充较多的钙制剂,会导致奶和钙都没法吸收,因为这些额外摄入的钙会在宝宝体内和奶类当中的酪蛋白结合,产生大量不能溶解的钙皂,从而造成宝宝便秘。
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
如果宝宝饮食当中尽是精米白面等主食,很少出现蔬菜水果,缺乏膳食纤维,也会导致便秘的产生。

膳食纤维存在于蔬菜、水果、粗杂粮等很多食物当中,尽管我们人体不能消化吸收,但它对我们的健康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一方面,它能增加粪便体积,促进肠道蠕动;另一方面,膳食纤维还是我们肠道益生菌的食物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益生元,对于调节肠道健康意义重大。
西兰花、芦笋、木耳、南瓜、蘑菇等蔬菜,草莓、猕猴桃、火龙果(尤其是红色火龙果)这些带籽的水果,以及西梅、苹果、梨、煮软的红枣等都是帮助宝宝排便的“利器”。
同时,在宝宝的主食当中适量的加入一点燕麦、小米、玉米、杂豆等粗杂粮类,也能很好的帮助宝宝增加膳食纤维,促进排便。
增加水分摄入

如果宝宝每天水分摄入过少,也会造成大便干结,导致便秘。
对于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讲,可以不用再额外给宝宝喝水,但如果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,或者是在天气比较干燥炎热的时候,就需要适当的给宝宝补点水分了。
而对于2-3岁的孩子来说,每天水分的摄入量应该达到600-700毫升,4-5岁的宝宝应达到700-800毫升。
增加宝宝运动量

我们大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,出门跑两圈,就突然觉得有便意袭来,这是因为运动增加了肠道的蠕动,从而促进排便。
宝宝也是如此,白天增加宝宝的运动量,不仅有助于排便,还能更好的消耗他们的精力,有助于睡眠。
对于还不能自主运动的宝宝来说,帮他们揉揉小肚子,做做被动操,鼓励他们多抬头、试着翻滚、爬行等,都能很好的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。
声明: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!
资料来源: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》